德是人类的境界
《严新气功哲理与修炼》节选
一、以德为本
从古到今,无论是东西方,一个国家进步的水平,都可能涉及到了必须面对是否以德服民心,以德得民心,以德取天下,以德来使天下进步的问题。像古人所说的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,在这一方面,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人士都需要认识到德字的深远的含义。近年来,我应邀出访了多个国家,尤其是应邀在北美,重点在美国从事有关学术的交流和研究,通过和众多的在海外的华人、华侨以及其他国际友人的交往来看,即使在海外。在西方,他们也注意到了,或者说有意无意地体现了向往着一种“天下为公”、“天下大同”的社会境界,向往着一种真正的和平、真正的幸福。也就是说,海外的很多文化人,海外的很多宗教人士,很多科学家,甚至一些政治家,他在讲话上,在对待很多事物上,总希望对方、希望别人给自己带来的是善良的、美好的一面。好比一些生了病的人士,总是希望遇到一个好的医生。只不过,好的医生也需要社会的培养,如果社会没有培养出好的医生,或者如果有不同的一些方方面面因素的干扰,即使有好的医生,那么也不容易及时地治好每一个人的病症。总之,从多方面的情况看,随着气功热潮的掀起和气功方法在东西方的逐渐普及,我初步发现,如果我们把德的层次、德的标准讲得全面一些,把它从多层次来讲,那么,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原则以及多方面的一些良好的经验,可以说更符合、最符合气功的德,至于全世界来讲,那么,还需要进一步的、多方面的努力才有可能逐渐逐渐将这个德作为技术来推广。
二、以德为本,小德“有德’’不是德,大德“无德’’是为德
从德的层次讲,它涉及到了个人以外的一家人、一个单位、一个国家、全社会;涉及到了昨天、今天、明天的、始终的这个全时间概念的德;涉及到了上下、左右、全空间的德的高度的一些水准。古人认为德有小德、中德、大德,有一般的品德、功德、道德,有盛德、玄德,有多种含义的德。古代气功家认为 t‘/J、德有德不是德,大德无德是为德”,也就是说一个人明白了德的技术,如果忽略了“小德有德不是德”,那还不行;一个人只注意一点眼前的小事,不考虑到一个国家的、一个社会的长远的进步,那还不行;只注意在个人的名利是非上,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正确的调节,对多方面的德的运用,那仍然不行。尤其是只从个人的某一角度讲德,比如像讲孝敬,只孝敬自己的父母亲还远远不够,气功讲孝敬,它是以众为亲的观念、观点和技术,它需要把所有人当亲人来对待,那就是非常高的标准。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亲尊敬,孝顺,爱戴,这是必要的,但还不属于大德,特别是一旦我们自身在某些方面涉及到了父母亲、自己的亲人的这个德字上,在某些运用中,有时候如果一旦运用不好本身就会将德局限了。孤立了,掩盖了,丑化了,把它“小德有德”这个“有”就打了引号,变成了“无”。比如,我们有些朋友从司法的角度来讲,如果说不注意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,不注意“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”,不注意不能包庇、包办、袒护自己的亲戚朋友,不注意正确地面对法律,不注意正确地面对公正、公理、公论而循私舞弊,假公营私等等,那么,被你包庇的、被你保护的、被你掩盖的、被你当时“挽救”的、确有过错、确实应该依法依政策办事来使他得到应有的教育,得到应有的一些调整并且引以为戒的这种“德”,就不再是这里所讲的德了,甚至连小“小德”也不是。所以,古人说“小德有德不是德”,这个“有德”应当说是偏见的德,是自私概念下面的自以为是的德,而不是公认的公德之德,那么就不是有德。